今天是:  | 登录 |  注册 站群导航 | 返回首页 市经信局机关常用表单下载
欢迎访问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十堰工业经济破茧成蝶

时间:2018-10-15

--我市工业40年发展回眸

  【信息来源:十堰晚报】从昔日的穷山沟到今天享誉海内外的 “商用车之都”和 “新兴的工业城市”,从曾经的“二汽打个喷嚏,十堰就会感冒”到 “一主四大四新”现代工业格局基本构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堰工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历经40年艰苦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十堰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企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进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工业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砥砺奋进拓新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长期沉寂的市场被激活,扩大经营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地方工业企业改革序幕正式拉开,十堰开始形成地方工业雏形。

  1985年到1991年,随着“依托服务东风,依托资源优势,振兴工业经济”、“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一系列战略方针的实施,由神雁专用汽车集团、通达集团、华阳集团等6家集团企业组成的全市经济发展“联合舰队”的形成,十堰工业改革全面展开,实现了工业经济第一次腾飞。

  1992年到2008年,十堰工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各项工业发展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项目强市谱写新篇。“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工业项目490项,累计完成投资 92.14亿元,计划完成率153%,创建市以来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新记录。全市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累计开发新产品800余项,全市有48家企业成为省市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企业。

  工业开放高速迈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委、市政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工作思路的确定,全市对外经济飞速发展。2008年,全市进出口额达21147万美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20万美元增长175倍,并对5大洲的9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出口业务。

  工业企业脱胎换骨。到2003年底,全市纳入改制的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952家,完成改制的865家,占应改制企业的90.8%。到2005年底,全市工业企业的改制面达99%以上,市属地方工业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民营化。

  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到2008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67家,资产总额900亿元,从业人员10余万人。全市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204座,医药工业完成产值8.9亿元,冶金燃化工业骨干体系基本建成,轻纺工业完成产值7.1亿元,建材工业完成产值5.1亿元,食品工业走向世界。

  县域经济全面壮大。到2008年底,县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5.89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87.64亿元的40%。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44.86亿元的37.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3元,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841元。

  “双亿工程”喜结硕果。200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推进工业发展的“双亿工程”。2008年底,50家“双亿工程”企业完成总产值162.8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25.67%,占全市地方工业比重达到46.7%,实现销售收入155.91亿元,上缴税金2.57亿元,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绿色发展谱新篇

  2008年以后,我市工业改革开放全面进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新时代。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转型升级。汽车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零部件企业主动向乘用车、新能源车零部件方向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后位赶超,到2017年底,全市已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7家,2017年生产新能源汽车23404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成立了十堰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天圣制药、共同生物、人福(竹溪)药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崛起;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断增多,并向车联网方向迈进。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制定实施“一主四大四新”产业行动计划,推进“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强化项目库建设,加大“退二进三”、异地置换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2017年十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受到国务院表彰。

  其次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全面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仅“十一五”期间,就关闭黄姜加工企业69家,其它高污染企业近300家。2010到2017年不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还主动淘汰制革21万标张,电解铝3万吨。

  狠抓节能降耗,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将节能降耗贯穿工业生产全流程,不断提升重点行业、区域清洁生产水平。郧西县平凡矿业有限公司、十堰天翔茧丝生化有限公司分别在2012年、2014年被工信部确定为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导工业绿色转型。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全市已完成燃煤锅炉的淘汰或改造任务,累计淘汰或改造锅炉392台。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宣传绿色制造工程,房县赛武当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015年6月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大力推动循环产业发展,开展再生利用行业整顿清理,重点发展循环型钢铁产业以及吸纳热电厂粉煤灰的循环型建材产业,目前全市综合利用企业21家,年处理工业废渣约182.92万吨。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发展新技术,使绿色成为十堰工业发展主色调。

  厚积薄发铸辉煌

  先进的工作思路、科学的工作机制、周到的服务保障,使我市工业发展历经40年改革洗礼,完成了凤凰涅槃的蜕变,我市工业发展硕果累累。

  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工业经济形态不断优化。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1亿元,比1978年增长383倍,年均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531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35家,规模企业从业人员20万人,资产总计3000亿元。

  汽车产业龙头地位稳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在产业规模方面,2017年末,全市拥有汽车企业近千家,全市汽车产能达100万辆,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低速货车、各类专用车等全系列商用车发展态势;在产业布局方面,十堰汽配城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十堰拥有东风汽车商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国家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十堰)示范基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国家汽车零部件质检中心也基本建成;在机制创新方面,东风公司通过引入民营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我市商用车产业的发展活力;在产业集群方面,我市已形成了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十堰商用车产业集群,以丹江口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郧阳区为主的铸锻产业集群,以竹房城镇带为主的有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以十堰西城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主的十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共创时代新篇。截至2017年,十堰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53家。全市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成本控制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达到61%,应用协同办公系统达到60%,部分企业关键性工艺实现智能制造。2015年,我市获得全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成为首批入选的39个示范城市之一。亿脉公司被工信部授予2015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成为全省上榜的3家试点企业之一。东风小康有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2015年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新时代,十堰工业发展将继续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实现十堰工业经济发展新一轮腾飞。(办公室供稿)

主办单位: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柳林路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000046 联系电话:0719-8111676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40号      鄂ICP备06007886号-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