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信委关于印发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011081002/2017-00002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7年02月07日 00:00: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文号
鄂经信规划〔2017〕18号

 各市、州、县经信委(局),武汉市网信办:

  现将《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27 

  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正日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先导力量。为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 “十二五”回顾

  (一)主要成绩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从168.5亿元增长到1015亿元,增加值从74亿元增长到42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43.2%、41.7%,分别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产业规模居中部第一位。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11%上升到2015年的24%。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业务收入超过126亿元,年均增速77.7%,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生态逐步形成。以软件名城创建为契机,武汉软件新城、光谷软件园、金融港、翰璟软件园等一批新建或扩建园区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宜昌、襄阳等地新建了一批园区。园区专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面向全省功能较全的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产业联盟、大数据交易等第三方中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十二五”期间,我省培育和引进企业成效显著,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截止2015年底,软件企业数量达2512家,比2010年增加近170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48家,过5亿元企业20家,过10亿元3家,过50亿元1家。上市企业69家。骨干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软件业务收入前50家企业合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从20%提升到35%。一批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翻番增长。

  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业特色不断涌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从10%上升至15%;研发队伍占从业人员比重由41.3%上升至45.5%。2015年软件著作权登记达9507件、软件专利2550件,分别是2010年的3倍、4倍。创新发展促进特色产业成长壮大,以北斗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相关产品及服务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份额;数据库、金融卡片等信息安全产品成为国内同类产品单项冠军;工程工业设计外包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总体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发展依然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骨干企业缺乏,我省全国百强企业仅有2家,国家规划布局软件企业仅有4家。二是市场开拓能力亟待提升,企业高端领军人才缺乏,技术与市场缺乏有效对接,科研成果转化难,产业化速度慢。三是企业融资困难,软件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小,难于通过资产抵押获取贷款,且软件专业性投融资机构在我省尚属空白。四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有待加强,互联网应用型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一)创新发展推动新变革

  产业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生态化演进,开源开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基于软件平台对技术、产品、内容、服务等核心要素整合创新步伐加快,企业从单一技术和产品竞争加速向多技术、集成化、平台系统、生态系统的竞争转变,生态体系的竞争成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也为弯道超越带来新的机遇。

  (二)跨界融合拓展新空间

  软件定义世界日益成为共识,网络为平台、软件为载体、数据为要素、云为方法和途径成为融合发展的显著特征。一方面,软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双向渗透和深度融合使得产业界定愈趋模糊,激发了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新的活力和潜能,演绎出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以软件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手段的产业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推动了以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出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拓展了产业边界和新的市场空间。

  (三)信息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省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两化”深度融合、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智慧湖北建设等战略,将为培育新业态和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供强大动力,催生新的巨大市场需求。与此同时, 我省还面临着促进产业提升发展和应对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和压力。湖北的发展迫切需要壮大产业,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在新形势下,我省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出精准、具体、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三、“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变革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大力引导创新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自主供给能力,努力将武汉建成中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的原则。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推动、统筹协调、优化环境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自主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大供给创新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和标准。引导企业找准用户需求,充分释放“软件定义”的赋能效应,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动软硬件融合、应用与服务融合、服务与行业融合,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集聚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支持武汉创建中国软件名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园区和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软件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有关市州依托园区,结合当地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走差异化道路,发展特色产业。

  (三)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翻番增长。到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力争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4%;增加值力争达13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产业规模继续保持中部第一。

  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业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末期,企业专利授权量达到5000件/年,软件著作权数量达到20000件/年。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到2020年,培育年收入超过100亿元企业1家,年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5家,年收入超过亿元企业500家,上市企业达到100家。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知名企业。

  四、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发展动能

  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倡导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支持骨干软件企业搭建开放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发挥其在“双创”中的重要带动作用。加快共性技术突破,支持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VR\AR等软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提升“互联网+”综合集成应用水平,发展智能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支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攻关基地、武汉超算中心等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二)促进融合发展,拓展产业空间

  充分发挥软件的深度融合性、渗透性和耦合性作用,推动软件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面向“互联网+”发展需求,支撑重点行业领域转型发展,开展农业、能源、物流、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等行业领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研发及示范应用。支持工业企业利用软件技术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发展工业软件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加快推进基于北斗卫星时空基准的政务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相关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依托“楚天云”,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三)加强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

  提升重点软件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按照产业化聚集、功能化服务、产业链支撑、生态化发展的标准,加快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金融港、襄阳云谷等园区建设,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依托重点园区,健全完善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和内容,创新服务运营模式,提升平台服务质量。推动园区与校区、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形成以知识为桥梁,价值创造为纽带,资源集聚共享为特征,共同发展的园区模式,打造一流宜居宜业环境。

  (四)培育市场主体,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示范引领,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实施重大产品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细化领域优势企业。支持建设创客空间、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创业孵化、咨询、检验检测、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优化改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利用湖北国家自贸区及武汉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等有利条件,依托各个软件园区,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

  五、重点领域

  (一)抢抓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1.发展路径

  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变革趋势,推动企业向平台化转型,产业向平台化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平台、数据、应用、服务协同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产业销售收入达800亿元。

  2.重点方向

  北斗应用及服务:支持研发基于北斗系统满足智能化需求的各类芯片,为北斗应用服务提供支撑。建设适应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的大数据中心。开发现代信息化测绘生产系统及各类数据实时获取、更新和处理系统。发展基于时空信息云的各类数据加工、处理、分析、可视化和位置服务等平台软件建设,加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信息安全等关键软件的开发应用。开发基于北斗卫星时空基准的各类智能化服务产品,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实现智能终端与智能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形成相应的商业运营模式。

  云计算: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云安全、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云资源管理和运维、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支持企业及相关机构参与国家及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云服务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发展弹性计算、云存储、云备份、应用开发部署、在线企业管理等公有云服务。面向制造业、农业、医疗、交通、教育、环保等重点领域,鼓励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行业云服务平台,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鼓励软件开发商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快云服务转型,利用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机遇,结合我省制造业、地理信息、教育服务等领域优势,创新特色领域服务业态。

  大数据:突破大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安全技术,积极开发大数据一体机、新型架构计算机、大数据获取工具、大数据管理产品、大数据分析软件等软硬件产品。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大数据采集,推动政府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经济等基础数据和交通、医疗、环保、就业、能源、金融、电信、国土、公安等重要领域数据融合,加快政府数据资源与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探索交互共享、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促进大数据技术成果惠及民众。重点选取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行业,开展大数据行业应用研发,探索“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二)提升应用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

  1.发展路径

  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其它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明显大型专业化公司,持续推进业务重心由单一的集成实施向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咨询设计、运行服务、数字内容处理等服务环节拓展,延伸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链。到2020年产业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

  2.重点方向

  系统集成服务:重点支持面向交通、能源、物流、政务、金融、电信、传媒、医疗、社保等领域信息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开发,提供高水平系统集成服务。鼓励信息技术服务知识库、案例库建设及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工具软件研发,提高信息系统集成能力和水平。

  运维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信息技术运维服务,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开拓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和大型企业运维市场;支持相关标准推广应用,开发专业化系统运维工具,规范运维市场,提高运维实施能力。

  信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发展覆盖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术咨询、方案设计、软件开发,以及面向行业领域的软件实验、测试、验证、认证及专业培训等服务。提升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监理能力。支持形成面向行业、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高端专业咨询与技术服务机构。

  集成电路设计:围绕我省光通信、光显示、卫星导航、汽车电子等优势特色领域,以整机应用和信息消费需求为牵引,推动整机与芯片联动、硬件与软件结合、产品与服务融合发展,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加快核心芯片的设计、开发和产业化。

  数字内容服务: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联网相关的文化创意、新媒体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和影视、光影互动体验、数字教育和出版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创作、加工、处理、集成、分发一体化平台,实现异构资源的融合对接。促进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点播及视频门户等网络视听业态快速发展。支持大型网络游戏、面向移动设备的游戏研发和产业化。鼓励研发原创动漫产品,提升动漫产业的品牌价值。大力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数字教育平台及服务。加快传统出版行业的数字化改造进程。

  (三)支撑“两化”融合,突破性发展工业软件

  1.发展路径

  抓住“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以钢铁、汽车装备、电子、石化、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重要需求为导向,发展高端主导产品,积极培育有工业背景的大型软件企业,加速发展我省工业软件。到2020年产品销售收入达400亿元。

  2.重点方向

  工业应用软件:面向工业企业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和流程再造、市场营销优化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高端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软件、仿真测试、商务智能等软件研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力发展工业数据集成、工艺加工知识库、工业云等应用服务。聚焦船舶、汽车、钢铁、石化、重大装备、能源等领域,提高关键核心应用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提高应用系统与基础平台的整合能力、信息系统间的综合集成能力,推进形成智能化、集成化工业软件解决方案。

  工业嵌入式软件:积极研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相关应用软件。加强嵌入式领域公共研发与测试平台、构件资源库、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资源库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网络设备、重大装备、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重点发展各类自主可控的嵌入式系统和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嵌入式软件技术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可靠、网络互联、柔性集成。

  (四)保障信息安全,着力发展基础和安全软件

  1.发展路径

  抓住国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机遇,积极适应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变化,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和新兴安全服务业,构建结构性信息安全体系,加快研发一批安全防护能力更全面、更强、反应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的新产品。到2020年产品销售收入达200亿元。

  2.重点方向

  基础软件:针对高端应用需求,以高效、可信和网络化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软件核心技术研发,重点支持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桌面操作系统、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开发应用。面向新兴应用需求,突破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可视化、虚拟化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加快研发新一代智能搜索引擎、浏览器、中间件、软件定义网络、海量数据管理与挖掘、智能安全防护等核心软件。建设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产业化平台,鼓励与硬件厂商合作,以嵌入式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网络安全软件:在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方面,积极推动可信计算机、可信软件、可信网络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网络和边界安全类产品方面,加强对基于内容感知、智能沙箱、异常检测、虚拟化等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支持采用国产芯片的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产品的创新与应用。在终端与数字内容安全类产品方面,重点面向移动智能终端,增强产品在隐私保护、杀毒、反骚扰、防入侵、防扣费等方面的功能。在安全管理方面,重点加强基于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的安全平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在信息安全支撑工具方面,重点加强信息安全评测工具、WEB漏洞扫描产品、软件源代码安全检查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六、产业布局

  (一)建设武汉中国软件名城

  依托现有武汉产业基础和科教文化优势,以创建武汉中国软件名城为抓手,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生产要素加速向产业转移和集聚,促进各区产业特色发展,将武汉市打造成为全国软件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区。

  东湖开发区:积极发挥科教优势,进一步强化全省产业创新核心区功能,不断壮大工业和嵌入式软件、地理空间信息、多语处理、服务外包、数字内容、云计算大数据、金融IT等产业,重点建设:武汉软件新城、光谷软件园、左岭大数据产业园、光谷金融港、未来科技城、多语处理基地、空间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北斗产业基地。

  洪山区: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为契机,不断推动数字内容、创意、数字教育等产业跨越发展,重点支持以青菱都市工业园为示范基地核心园区,辐射带动北港工业园内的翰璟软件工业园、联想智谷产业园、张家湾企业总部等多个园区的“一区多园”产业发展。

  (二)进一步促进全省产业协调发展

  支持宜昌、襄阳等地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特色,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形成全省产业重要支撑点。

  宜昌:鼓励宜昌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坚持以应用为牵引,巩固发展电子政务、重大装备领域软件等现有优势存量,抢位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领域,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增量。

  襄阳:鼓励襄阳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IT服务向云模式转型,建设一批服务功能强大、商业模式新颖、带动效应明显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带动发展云呼叫、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加工处理、新媒体服务等,培育新兴产业。

  七、保障措施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继续落实好国发4号文等政策。提请省政府出台新的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促进意见。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引导各地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制定出台符合自身实际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快ITSS标准推广,推动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有关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内容实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夯实行业管理基础。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性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用足用好各类引才优惠政策,加强全球高端人才引进,推动高端人才向我省聚集。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我省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软件人才培训模式。加强教产学对接,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推动建立软件人才信息平台,以及人才培养机构与产业的供需对接机制。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设立软件专项资金,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社会投资信心,并与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共同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满足产业不同类别企业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拓宽软件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扩大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公司信用债、股权众筹等新型融资方式。

  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担保支持力度。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促进产融有效对接,融合发展。

  (四)积极培育应用市场

  加强信息化建设与我省软件产业对接力度,制定政府采购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产品清单,完善政府采购的配套服务措施。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工业软件应用市场;加快实施关键核心部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建设替代计划,带动基础和安全软件发展;加快北斗示范工程及楚天云建设,培育北斗服务、大数据产业。政府服务企业,举办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会;组织参加软博会,大力宣传我省优秀软件服务。支持大数据交易中心、软件交易中心等生产创新要素市场建设。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2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