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索引号
011081002/2022-05387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日期
2006年02月24日 09:00: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经济委员会
文号


十堰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十堰市经济委员会

2006-2-24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推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我市工业经济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宏观背景

(一)“十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

十堰工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东风公司、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襄渝铁路等一批三线工程在十堰建设,奠定了十堰工业的基础。三十多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创业,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水电、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工业体系。2005年,全市拥有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356家,资产总额896亿元。“十五”以来,全市上下抓住东风公司战略重组和结构调整、新阶段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努力改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为“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08.67亿元,比“九五”末净增178.1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4.8亿元,比“九五”末净增68.2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32%,实现销售收入553.3亿元,同比增长17.19%;实现利税48.98亿元,同比增长3.46%。“十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2.4%,利税平均增长53%,均超过 “十五”计划目标。

2、 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工艺装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工业项目490项,其中列入国家“双高一优”项目5项,列入国债项目6项。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投资92.14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总投资60亿元的目标,计划完成率153.6%,创建市以来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新记录,与“九五”相比净增近57亿元。东风公司的重型车驾驶室(D310)项目和大马力发动机(DCI11)项目,共完成投资近7亿元,已完成各项生产准备工作,预计2006年上半年正式投产;东风实业公司与重庆渝安合资建设的微型车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还有清大药业、丹江口市农夫山泉,以及黄龙电厂扩容、郧西陡林子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我市工业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抽样调查显示,属于90年代装备占68.2%,进口设备占总量的18%。

3、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产品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全市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1个,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个,承担并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863”计划项目6个,从事研究应用开发人员2万余人。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率达8%,比 “九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累计开发新产品800余项,获国家级新产品4项,省级新产品31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上,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东风)、湖北省著名商标17个;拥有湖北省名牌产品28个;信息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城区和大部分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现有48家企业成为省市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企业。

4、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近三年来,全市上下把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方案扎实有序推进。截止2005年底,工业企业的改制面达99%以上,市属地方工业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民营化改制。通过改制,企业活力普遍增强,引入了万向、农夫山泉、双星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东风三立灯具、韩都油化、世通模具等一批与海外的合资企业。利用外资成效显著,五年来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7家,注册资本3.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2倍多。利用市外境内资金56.8亿元,年均递增82.6%。8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迅猛,如东风工业园内的普林、万向工业园等,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正在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5、节能降耗成效显现,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即要发展经济,又要青山绿水。我们要按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打造生态工业。我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九五”末下降0.35吨标煤,工业废水、废气达标率和固体废物利用率分别达99.9%、 99.5%、 76.6%。

6、工业经济贡献突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作用显著。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关乎人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诸多问题。在工业化强有力的拉动下,全市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十五”时期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构建和谐十堰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左右,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五”期间,我市工业企业的每年新增就业人员都在8000名左右,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76.2%,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

“十五”期间,是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在肯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汽车产业一枝独秀,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不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存在隐患;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初加工型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小;三是行业集中度低。骨干企业不突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偏少,“散、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匮乏等问题突出。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宏观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趋势看好,使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因素:

1、国际经济形势比较有利。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产业资本输出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重大变化期,第三次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贸易结构大调整刚刚开始,远远没有达到高潮,估计至少还会持续10-15年。我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将是吸引海外直接投资(FDI)的基本要素。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多、更好的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美国、日本、欧盟经济继续处于恢复阶段,其内在增长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因此,未来五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将对我国出口形成较好支撑。

2、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向好。首先,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已成功地控制了“过热”势头,今后一段时期将步入正常的区间。今后五年每年的投资增长率在25%左右,对我市汽车及零部件、水电等行业的发展比较有利。其次,由于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在经过“有保有压”的宏观政策实践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更加有利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除对钢铁、房地产等部分过热行业继续采取适度偏紧政策外,会逐步放宽信贷规模以保护和引导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融资。再次,国家在全面免除农业税后,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会极大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3、“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五大机遇:

一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将改善生态环境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使十堰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调水源头成为新的城市品牌。

三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中长期事业计划的全面实施,将加大商用车的开发力度,使十堰加快成为国际化商用车生产基地。

四是汉十高速公路、银沪高速公路十漫段和襄渝复线相继贯通,襄天高速、武林高速的开工建设以及境内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将使十堰成为我国东西结合部的交通枢纽。

五是汉江--堵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将加快电源和电网的建设步伐,使十堰成为湖北重要的水电基地。

4、“十一五 ”期间,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的城区与落后的农村并存,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3.5,高于全国、全省比例,城区与县域之间工业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压力较大。

二是为确保南水北调水源质量,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投入力度,同时还将提高经济运行成本和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限制部分行业的发展。

三是东风公司总部搬迁和东风有限公司注册武汉,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为此,我们可以对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较为乐观的判断。一是我市将迎来汽车产业的提升壮大期。东风公司自身发展的加速,产品档次的提升,客观上要求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步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二是水电产业的开发高潮期。我市水电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有350万千瓦,而目前的开发量仅占总量的37.9%,还有大量的资源开发空间。三是信息产业的起步发展期。当前,我市信息产业底子薄、规模小,随着汽车产品的升级,汽车电子产品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以汽车电子为主的信息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期。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其带来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导向为契机,必然迫使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转型,我市工业经济将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机遇,重点促进医药化工、矿产开发、绿色食品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原则和思路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兴市”、“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500家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50亿元以上的2家,10—50亿元6家,5—10亿元15家;创国家级名牌产品5个,省级名牌产品50个;工业项目技改投资累计完成220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63项,总投资312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187亿元,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53亿元、利税108亿元。

(重点项目见附表)

(三)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思路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取向。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产业化,走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1、调整原则

——兼顾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工业结构调整要在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要限制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符合“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要求的无污染、无公害的产业和产品,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绿色食品产业、信息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三高”原则。积极培育和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布局定位原则。市级、县(市、区)级都要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从而使每个区域最终具备各自的产业优势。目前已经形成的各个工业区,应逐步将相对分散的工业区进行整合,本着由劣势地区向优势地区聚集的思路,打破零星布点、处处开花的格局,实现产业的相对集中和集群式发展。

2、调整思路

根据十堰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结合我市现有基础条件,工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合理组织工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推进形成重点行业相对集中、体现整体优势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带,走产业集群式发展之路。

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十堰城区为龙头,丹江口市、郧县为重点,带动其他县市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以城区为核心,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以汽车电子产品、软件开发为重点,建设以新型材料、新型元器件及网络系统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群;水电产业以汉江干流和南三县为主,建设全面利用水资源的水电城;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以城区为重点,各县市区选择重点培植企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生态工业产业群;


三、“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项目

(一)汽车产业

以东风商用车为重点,加快发展重型车、各类专用车、微型车、客车,扩大整车生产规模,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步发展,做强汽车产业群和产业链。

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新增销售收入460亿元、利税91亿元。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以上,汽车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达到14%。

1、整车

一是东风商用车项目,重点发展重型车,规划投资40亿元以上,形成35万辆能力,新增产值200亿元、利税60亿元;二是东风渝安微型车项目,规划投资5亿元,形成20万辆能力,新增产值100亿元、利税3亿元;三是东风实业公司的微型轿车,规划投资1亿元,形成3万辆能力,新增产值12亿元、利税4800万元;四是东风公司客车,规划投资5000万元,形成3000辆能力,新增产值3.6亿元、利税3600万元;五是以东风专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三环专汽为主的专用车累计投资4亿元,形成7万辆能力,实现产值50亿元。

2、汽车零部件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东风商用车将继续向重型化、高技术化、节能、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支持符合这一趋势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盘式制动器、电涡流缓速器、空气悬挂系统、汽车电子等产品的发展。重点项目有:一是东风公司的大马力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零部件项目,规划投资18亿元,新增产值50亿元、利税8亿元;二是东风实业公司的减振器、座椅、灯具等项目,规划投资8亿元,新增产值16亿元、利税2.5亿元;三是双星东风轮胎的汽车轮胎项目,规划投资22.5亿元,形成220万套全钢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能力,新增产值25亿元、利税1.7亿元;四是万向工业园和普林工业园的汽车零部件项目,规划投资5亿元,新增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五是模具类产品,要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大力发展模具工业,重点支持以先锋模具公司为龙头,开发生产汽车覆盖件等冲压模具,规划投资4亿元,新增产值10亿元。

(二)信息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把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突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讯业和社会信息化,逐步形成以新型材料及网络系统为主的信息产品系列。

到2010年,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利税4亿元,新增投资额达到3.8亿元。发展的重点:一是以鸿鑫软件园为孵化中心,支持多家民营软件企业发展;二是加快以东风商用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拓展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空间;三是支持电信、广电等信息网络建设,以及规模以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四是支持白浪汽配城等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及银行电子网络的发展。

(三)水电产业

我市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500多万千瓦,与宜昌、恩施的水电开发相呼应,形成了与全省“一主两翼”的水电开发格局,其中可供开发的有350万千瓦。截止2005底,全市水电装机132.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37.9%,年发电43亿千瓦时。

到2010年,规划投资89.4亿元,计划开发水电项目120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37亿千瓦时。电网建设规划总投资11.3亿元,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为支点,220千伏、110千伏为骨架的网络结构,将大力改善十堰电网的输送能力。

完成堵河流域、汉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其中,潘口电站(51万千瓦)、夹河关电站(27万千瓦)、龙背湾电站( 20.1)万千瓦)孤山电站(16万千瓦)、水漩电站(5万千瓦)等。完成竹溪汇湾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建成一批装机1-5万千瓦小型骨干电站。

(四)医药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为依托,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药和中药新产品。到2010年,实现产值30亿元,累计投资7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3.2 亿元。

重点企业和项目有:丹江武当现代中药科技有限公司高档激素及制剂开发项目,武当药业公司冻干双黄连粉针剂及激素开发项目,湖北清大药业中药科技二期改扩建项目,开泰激素公司布地奈德、氢化可的松开发项目,丹澳公司高档激素开发项目,丹江化工厂生物制药开发项目,郧西县天余公司300吨双烯、200吨沃氏物建设项目。

(五)绿色食品产业

要充分利用我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和天然保健为方向,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到2010年,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规划投资4.5亿元。农夫山泉丹江公司新建瓶坯及饮料生产线投资1.2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2500万元;十堰市恒大工贸公司的高纯度葡甘聚糖扩能和魔芋冲剂研发项目规划投资5000万元,可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3000万元。

(六)冶金化工产业

冶金燃化工业是我市的第二大产业,我市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发现金属矿、化学矿达56种,潜在经济价值9000多亿元,为冶金燃化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其中共发现各类金属矿产51种,已探明的有26种,总潜在价值约4000亿元以上。近几年可开采和扩大开采的有:矾、铌、稀土、铁、铜、锑、钛、金、银等9种,潜在价值3500亿元;磷矿资源8处,总储量1683万吨,最高品位42.2%,最低品位34.05%;硫铁矿资源10处,总储量7785.9万吨,平均品位达到49%;重晶石、毒重石资源储量1亿吨,品位高达96%。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冶金工业,重点开发铌—稀土、五氧化二钒、金银、金属镁、结晶硅、重晶石、铁合金等,规划投资46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8.3亿元。重点项目有:

1、鑫银公司纳米银粉、抗菌材料及饰品加工等系列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年产纳米银粉1000公斤、抗菌剂500吨,新增产值1.6亿元、利税8000万元。

2、竹山铌—稀土开发。投资1.2亿元,新建年处理矿石30万吨的采选场,新增产值1.6亿元、利税8000万元。

3、新建竹山五氧化二钒一矿三厂项目。投资1.87亿元,其中:钒矿投资0.21亿元;电厂投资0.57亿元,装机2×6KM发电800万度;钒厂投资0.87亿元,产钒1000吨;灰渣砖厂投资0.22亿元,产砖5000万块。

4、汉江铝业铝板材改造项目。投资12.5亿元,新建铝板材10万吨/年,铝锭10万吨/年,新增产值16亿元、利税2.5亿元。

5、新建丹江银洞山钛铁矿项目。投资2亿元,开发银洞山钛铁矿资源,新增产值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6、丹江钢厂新建钒铁项目。投资1亿元,年产钒铁4000吨,新增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7、铜带系列产品开发。投资5350万元,新增产值7000万元、利税800万元。

(七)建材工业

目前,我市拥有建材工业企业近270家,职工总数18600人。主要产品有:水泥、墙体材料、汽车摩擦材料、石材装饰材料、水泥制品、建筑防水材料、塑钢门窗等。2004年,生产水泥105万吨,其中32.5Mpa以上高标号水泥占总量的75%;墙体材料产品年生产能力7亿标块,其中新型墙体材料8000万标块;汽车摩擦材料2100吨;石材装饰材料生产能力1.2万平方米;塑钢门窗7.5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建材行业的发展。建材行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型行业,按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向环保产业的方向发展。结合我市的实际,我市大量的工业废渣——粉煤灰、煤渣的排放量近50万吨,只有依靠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的发展加以综合利用,才能达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治理城市环境的目的。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化工建材,限制淘汰小水泥、实心粘土砖。

“十一五”规划投资6.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8.8亿元,利税1.5亿元,主要产品产量为:水泥20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6.5亿标块、塑钢门窗16万平方米。重点项目有:湖北金龙水泥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1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郧西县新建的年产75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市金砂公司利用东风热电厂的废渣新建年产2亿标块粉煤灰多孔砖生产线;汉江、郧阳、丹江等水泥厂改建的年产10万吨级优质机立窑生产线;十堰城区几家企业扩建的4-5条粉煤灰砖、多孔砖、砌砖生产线;城区建设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及运输系统。

(八)轻工业

轻工业是工业经济的“轻骑兵”,是众多资源转化的“载体”,是大量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场所。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工业形成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产业结构单一,承受市场冲击力较弱的格局。因此,加快我市轻工业发展,扩大轻工业规模,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市实现由轻工弱市向轻工强市跨越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期间,我市轻工业要实现“五业竞发”,即皮革产业、塑料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制浆造纸产业和旅游工艺品产业等五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发展目标:到2010年,工业产值达到46亿元,年均递增39.2%;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递增39.6%;利税达到达3亿元,年均递增41.8%。

重点项目32项,其中有代表性的核心项目:十宝皮革公司年产15万张高档汽车座垫革开发;市金龙须纤维制品公司10万吨机制纸项目;丹江酒业公司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开发。

(九)纺织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纺织行业将以棉纺织为龙头,以汽车内饰材料为重点,加快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换经营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和推广先进管理,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提高全行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做强做大我市纺织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纺织行业要重点实施六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9亿元,预计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6320万元。主要项目有:十堰金鼎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扩能达到10万锭棉纺能力建设(2006年新增3万枚棉纺纱锭及配套生产设备,2008年引进100台喷气织机等设备);房县恒达纺织公司改造浆纱织布工艺、印染工艺年产能力达到4620万米。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各类企业扶持的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工业经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市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工业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入贷款贴息的支持。要逐步建立完善工业发展资金,主要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资金扶持。在政策制定和项目审批方面,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通过公平竞争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构筑参与竞争的产业优势

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单一,长期困扰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汽车兴,则十堰兴,工业经济对汽车产业的依赖程度过大,制约着我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做强做大汽车这一主导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水电、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一是地方汽车零部件产业要通过重组和优化升级,由单一的中卡配套向重、轻、微、轿全面配套转变,由生产普通零部件为主向生产关键零部件总成转变,促进零部件向专业化、系列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重点是要加快万向、双星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我市企业的重组步伐;二是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紧紧围绕地方资源特点,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走产业集群式发展道路。三是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要重点支持东风实业、双星东风轮胎、三环专汽、先锋模具等汽车工业企业,丹澳、清华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龙王垭茶场、武当山珍公司、聚达食品有限公司、花仙子魔芋公司等绿色食品企业以及水电企业。四是培育名牌产品。大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或产品做强做大。

(三)继续实施项目兴市战略,蓄积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

项目是争取投资、利用外资、吸引内资的载体,我们必须要把项目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一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速度。我们要对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和竣工投产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对重点项目成立专班,全力协调和服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万向和普林工业园汽车零部件生产、丹江电解铝改造、农夫山泉二期、100万吨悬窑干法水泥等项目建设。二是精心编制“十一五”工业项目规划。我们将以这次全市编制“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分区域和产业编制出各县市区“十一五”工业项目规划。三是我们将收集整理各县市区的工业项目,建立我市工业企业项目库,通过网上、会展等形式开展推介、招商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要密切跟踪市属企业与大专院校已签约的合作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同时要继续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改善工业发展的环境

开展经常性的招商引资活动,是推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对全市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形象设计与策划,加强对我市优势的宣传,每年组织一次有影响力的全市大型工业招商引资活动。二是要组成专班,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及时掌握东风公司等大企业的发展动向,定期举办整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沟通交流活动,积极推介市属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产品配套和合资合作。三是编制《十堰市工业投资指南》,抓好“十堰市经济委员会网站”建设,使之成为我市工业企业和产品的“网上展览馆”,成为外界了解十堰工业经济的窗口。

(五)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市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方向,重点发展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二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三是致力于企业内生素质的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产品成为知名品牌。

(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我市工业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9%以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民营化改制以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活力增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融资难、信息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信用评价、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信息咨询、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以县域工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根基,发展县域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市实现工业化的薄弱环节。因此,各县市区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一是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把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型特色工业。要立足资源搞特色,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靠大量消耗资源来获得效益的老路,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的特色产品,特别注重资源产品的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三是要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要密切跟踪大工业的发展动态,发展配套工业,培育一批以汽车产业为依托的企业群体。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克服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取消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加快农民转变为居民的步伐,建设区域性的中心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