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4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1081002/2024-42683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日期
2024年09月13日 09:00: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文号

吕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您的建议很好,我局高度重视, 立即专题研究推进,经和相关部门沟通,现答复如下。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市经信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拓展数实融合空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数字经济谋篇布局。成立了十堰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十堰市数字经济产业领导小组、十堰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联盟、十堰市数字产业联盟、十堰数字经济研究院,编制印发了《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堰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若干措施》、《十堰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十堰市打造灯塔工厂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建了全市首席数据师队伍,高位推动,精准发力,推动十堰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2023年成功获评全国“双千兆”城市。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为重要园区、热点区域等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截至目前共建成5G基站8625座,每万人均拥有基站数量27.24个,全省排名第2位,基本实现城区深度覆盖、县域连续覆盖。5G用户达到142万户,占比41.4%。全市无源光纤网络(PON)端口数9.64万个,其中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端口数5.04万个,占比52.3%,增长率达到2.5%,全省排名第三。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标准机架数3024个,数据中心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武当云谷数据中心依托100%清洁绿电和整体PUE小于1.2的优势,获评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中贝智算.武当算力集群”于2023年10月21日上线提供算力服务,目前已完成3200PFlops算力部署,在全省已上线算力平台中处于前列。联高数字科技公司已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和工业码云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平台已具备注册、解析、发码等20余项应用功能。

(三)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导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基础用云向核心业务系统、工业设备上云延伸,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截至目前,培育上云标杆企业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工业企业上云数量2000多家。加快推动工业现场“哑设备”数据采集,支持建设5G全连接智能工厂,推进5G应用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湖北大运5G全连接总装配车间、东风制造有限公司焊装工厂等11个工厂建成5G全连接工厂,数量全省排名第二,其中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2个项目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持续深化。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从起步建设,到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由点向线、由线及面”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迈进。湖北万润等22家企业获评2023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截至目前共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个。农夫山泉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在线检测、质量精准追溯、人机协同制造等10个典型应用场景获评工信部2023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全省12家);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客户订单快速交付能力项目”获评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全省8家);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业母机和机器人行业智慧保全运营云平台解决方案”获批工信部2023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全省9家)。

(五)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5G、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服务等全流程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日益深化,带动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86家,全省排名第五,其中汽车及装备行业企业143家,占比76.9%。2023年我市以汽车车身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装备制造三个细分行业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重点,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省级财政3000万元专项支持。目前已印发十堰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方案,将重点围绕商用车产业链、乘用车产业链、专用车产业链、发动机系统产业链等八个产业链,着力打造“一链、一平台、一方案、一标杆、百企业”的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生态。

(六)加大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出台《十堰市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若干措施》、《十堰市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十堰市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办法》、《十堰市招才引智奖励办法》、《十堰市“武当人才卡”实施办法(试行)》,招纳吸引高端人才。常态化开展“科技副总”需求和技术创新难题征集,2023年共征集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企业需求和创新难题31项,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申报四批“科技副总”33名,第四批“科技副总”2023年底签约到岗履职,目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个,正解决的技术难题8个,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个,为企业培训43人次,为企业引进人才3个,达成协议项目2个。

二、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聚焦重点场所、重点工业园区拓展5G网络覆盖范围。加快部署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500座,力争2024年底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大力支持武当云谷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建设,建设通用大模型训练智算中心,打造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二)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接国家智能制造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分行业、分类别引导企业科学筛选改造模式,打造一批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样板,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产品供给,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25年,聚焦汽车车身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细分行业,推动不少于200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着力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改“千企千亿”提升工程,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升级信息系统、部署物联感知设备等方式,推动研发、生产、经营、服务等全环节数据的采集,夯实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基础。力争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0%、75%。

(三)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深化工业互联网“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按照“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思路,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加大两化融合、专精特新、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培育,开展场景、车间、工厂等多层级的应用示范,联合通信运营商、应用系统集成商,加强重点企业对接服务,加快推动相关企业利用5G技术开展智能化改造,争取2024年打造5G全连接工厂5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0个。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联合云服务商,促进企业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争取2024年新增上云企业100家以上,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20家以上。

(四)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相关专业“结对”,加大产学研的融合力度。加强与通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参加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着力破解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以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重点企业数字化应用为目标,积极对接麦肯锡、工业富联等知名机构,为有基础、有意愿、有潜力的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灯塔工厂”建设诊断咨询服务,提升企业员工数字化意识和能力。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