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1081002/2024-42702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日期
2024年09月13日 09:00: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文号

九三学社十堰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引导优化十堰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建议》收悉,贵委的提案很中肯,具有前瞻性,十分感谢贵委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情况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十堰始终将汽车产业作为看家产业,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转型,现将建议办理情况告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集链成群,协同发展。一是行业协同。成立零部件、铸造、汽配等行业协会7个,开展汽车行业沙龙9次,组织车百链数字化平台对接会、京东汽车供应链对接会、东风商用车·十堰零部件企业产供对接会等,上千家汽车产业链上企业抱团发展。成立长江汽车供应链(十堰)有限公司,在堰实现业务17笔、交易金额1.65亿元。二是市场多元。在长三角重点产业对接交流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北京)论坛上,专题推介十堰汽车产业。组织“十堰车走进大西北”专题推介,首场签订700辆油田车采购协议,实现销售超2.3亿元。成立十堰二手车出口企业联盟,开展业务培训4期,建成霍尔果斯前置仓,17家企业(全省25家)获得出口资质。易捷特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推荐车型目录、省公共资源采购平台。三是品牌提升。举办首届全球汽车新生态发展大会暨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海内外87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31家汽车汽配经销商、2000余家采购商参展交易。连续两届在堰举办中国商用车论坛,签约项目101个,投资总额过千亿,十堰被授予“中国商用车之都”称号,C8《十堰宣言》发布,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优化生态,转型发展。一是优化政策环境。抢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机遇,积极申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制定汽车及零部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首批41家企业已完成数字化改造;出台《十堰市“产供强链贷”管理办法(试行)》,向35家企业发放贷款1.5亿元。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新能源推广应用补助3.2亿元。二是优化项目环境。实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市领导挂帅包保,606家重点和规上零部件企业包联到人。召开整车企业、行业领域座谈会8次,协调解决问题18个。东风商用车车身智能制造升级项目、东实大洋新工厂进度明显,易捷特BBG24项目已实现量产,华神、大运、神河新能源产线改造完成并投产。入选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55个项目纳入工信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库,158个产品进入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给清单,21个总投资69.86亿元的汽车产业项目申报特别国债。三是优化招商环境。发挥工业积淀深厚、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支持本地企业转型,精准招商引资。依托东风公司先后落地易捷特、赛力斯生产基地,从“有商无乘”“一商独大”走向商乘并举。聚焦“三电”核心零部件,支持本土企业万润新能扩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万吨,陆续引入东风力神、东实大洋等电池、电机、电控企业,落地远景动力、东实玖行、大洋电驱等头部企业,规上零部件企业总数达到458家。

(三)完善体系,创新发展。一是建强平台。建成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中心两个平台,搭建中国工程院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汽车重点实验室十堰分中心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71家,建成离岸科创中心3家,落地武当实验室、东风D600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加速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二是赋能行业。常态化开展请名家、北京院士专家行等活动,借才引智,联合十堰产业创新中心等单位,开展零部件、专用车等行业诊断,形成专用车轻量化智能化发展和铸造行业等专题调研报告。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校企共建,培育技术骨干、储备人才,汽车产业工人总数达到30万。三是攻关突破。引导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开展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东风特汽氢能源资质申报已完成工信部现场审核,东风商用车轻量化关键技术获评国家新能源重点专项,湖北秀山热管理系统研发入选省级揭榜制项目,湖北一专、帕菲特、震序即将获得消防车生产资质,深圳东风车机一体化消防车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1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41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

二、下一步工作

(一)突出内培外引。加快车身智能制造、易捷特新车型、东实大洋电驱等项目建设,推进赛力斯扩能、沃尔沃高端商用车和发动机等项目落地,做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结合全球汽车新生态发展大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湖北十堰一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等活动,加强与ODM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接,聚焦商用车“三电”,智能网联车载终端、感知设备等,引进一批Tier1龙头企业。

(二)突出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共建协议》,借助东风公司为十堰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及技术工人。支持装备、零部件、专用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深度合作,对接争取东风公司出让专利,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加快光纤上车等学术成果产业化落地。用好深圳、上海等离岸科创中心,加快武当实验室、东风D600等重大研发项目。与东风悦享、华为等合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突出政企共建。高标准落实《关于推动东风公司十堰基地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东风零部件事业部、商用车事业部等对接谋划,将十堰老基地建成一流的商用车和军车基地、经济型电动车基地、汽车零部件和装备生产基地。常态化举办企业家座谈会、人才沙龙,开展行业诊断,组织企业组团外出参展,破解企业市场、人才等困境。落实好产供强链贷、科技创新贷等金融政策,政银企担险联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金种子”“银种子”企业上市。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分两批改造200家以上,持续打造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场景和5G全连接工厂。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