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登录 |  注册 站群导航 | 返回首页 市经信局机关常用表单下载
欢迎访问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征集调查

关于征求《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公告

时间:2024-08-21    来源:省经信厅

征集内容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省经信厅结合《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研究起草了《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对《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征求意见,请于5月14日前通过征集意见平台、电话和电子邮件方式反馈意见建议。

联系电话:027-87811388

邮    箱:995855965@qq.com。

附件: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4月12日

附件

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政策机遇,根据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和我省整体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工业领域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动先进设备生产应用,加快实施工业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提高工业经济循环质量和发展水平,以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筑牢产业支撑。

——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步发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政策环境。

——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考虑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坚持智改数转、软硬并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实现软硬件一体化更新。

2024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85%、65%,力争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500亿元,争取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1个。

到2027年,我省汽车、机械、石化、冶金、纺织、食品、建材等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先进设备更新

1.推动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以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制造焕新。突出打好汽车、冶金、化工产业技术改造攻坚战,引导汽车转向新能源化,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成“十大金刚”,支持化工向精细化转型,推动产线提升、产能升级。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5%以上,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占全省化工产业比重达到50%,优特钢产能占全省钢铁产能比重达到70%左右。持续引导建材、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更新。(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政府国资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2.推动优势产业设备升级。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以设备升级推动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领域,鼓励引进先进设备推动存储芯片、光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实现突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鼓励在商用车电动化、智能网联、车用芯片量产等方面加速引进先进设备;生命健康产业,以临床需求和医工融合为重点进行设备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部省合作,重点加强绿色智能船舶、商业航天和工业母机等方面设备升级;北斗产业加快提升智能车机、无人系统终端、智慧船舶等应用场景设备赋能。(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市州人民政府)

3.推动新兴产业设备领先。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新兴产业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以先进设备助力新兴特色产业提质上量。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各行业设备更新提供交钥匙工程。每年推介100家引领带动作用强、成长潜力巨大的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示范明显的典型案例。(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市州人民政府)

专栏1  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方向


行业

更新范围

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

工业母机行业

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

农机行业

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

工程机械行业

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

仪器仪表行业

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

纺织行业

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纱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

电动自行车行业

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 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

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

航空行业

开展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

光伏行业

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

动力电池行业

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

生物发酵行业

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

设计验证环节

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

测试验证环节

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

工艺验证环节

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

检验检测环节

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二)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4.推动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厂内部应用,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管理现代化,每年推动建设30家省级5G工厂、新增上云工业企业5000家。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梯次培育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培育20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省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在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每年培育100个典型应用案例。(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数据局、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5.加快网络化升级。推广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推进标识数据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融合应用,发挥数据关键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堵点,为全省及中部省份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加快形成中部标识数据汇聚区。到2027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标识注册量达到400亿个。(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6.加快数字化筑基。加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做好5G-A/6G与城市数字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优先支持5G-A基站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实现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重点区域全覆盖。持续升级算力基础设施,在武汉、宜昌等重点区域加快布局一批人工智能计算、超级计算等先进算力设施。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制定“双千兆省”建设方案,持续实施5G万站工程,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到2027年,力争全省算力规模达到15000P。(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经信厅、省数据局、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专栏2  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

行业

更新范围

装备制造业

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

电子信息制造业

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

原材料制造业

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

消费品制造业

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三)加快推进绿色制造转型

7.深入推进绿色制造。聚焦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循环利用为方向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绿色装备。实施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有序推进现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对高炉、转炉、电炉、回转窑等全流程改造。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立省市联动培育机制,制定出台全省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实施细则,到2027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50家。(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8.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用好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钢铁、石化等9个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各市州编制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不断下降。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每年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企业200家左右。(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9.大力推进循环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加强废旧钢铁、废铜、废铝、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产业,打造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大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确保全省磷石膏基本实现全利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专栏3 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

行业

更新范围

钢铁行业

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建材行业

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

有色金属行业

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

家电等轻工行业

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四)加快推进本质安全提升

10.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11.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进一步加强对随州、赤壁、仙桃、十堰4个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管理和培育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提供强力支撑。(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应急管理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12.提升安全监测能力水平。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增强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大安全应急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开展以安全化管控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民爆等重点行业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提升企业工控安全能力和智慧化安全管理水平。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委军民融合办,各市州人民政府)

专栏4  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提升改造

行业

更新范围

石化化工

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

民爆行业

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等升级改造。

(五)加快推进鄂产设备推广

13.打造“制造翘楚”品牌。建立鄂产设备供给清单,围绕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举办“制造翘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为汽车、装备、船舶、航空航天、原材料、消费品、医药等行业设备更新项目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力争“制造翘楚”品牌形成全国影响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14.开展多向对接。发挥“十百万”供需对接平台作用,加大宣传推介,积极支持鄂产设备参与国家设备更新。针对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省直相关部门围绕省内循环开展专场设备更新对接。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际品牌会展,促进国际国内合作。到2027年,力争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15.做强供应链支撑。引导供应链平台积极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依托全省供应链体系降低企业设备采购成本,支持长江汽车供应链做好汽车零部件及相关设备供需交易,光电子信息供应链做好电子元器件等生产设备供需交易,九州医药供应链做好医疗设备供需交易,长江船舶供应链做好船舶更新改造供需交易,科创供应链做好教育科研设备供需交易。(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政府国资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由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省直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各地要把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梳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需求、设备供给等清单,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各工业企业要积极参与设备更新,做好项目谋划、理清要素需求。

(二)加强财政支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将对重点产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统筹支持。运用好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梳理再贷款项目清单,省级财政统筹使用5亿元专项资金,在中央财政贴息基础上,再按最高1%的比例予以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贴息。鼓励各地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5个市、15个县市省级试点给予支持。

(三)加强标准引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对照国家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按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指南和标准方案要求,推广《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四)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好项目融资对接机制作用,按照应推尽推原则,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重点项目,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鼓励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五)加强服务协调。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和闭环式问题处理机制,持续深化“双联双百”“破难解惑”服务企业机制,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调度要素保障清单,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责任编辑:

主办单位: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柳林路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000046 联系电话:0719-8111676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40号      鄂ICP备06007886号-5     网站地图